学术动态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中国植物保护学科“三北”创新联盟首届学术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3-09-22点击数:

论坛时间:2023年9月25日周一下午(下午14:00-:17:00)

论坛地点: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E座科研楼一层学术报告厅

时间

内容

报告人

14:00-14:10

开幕式

主持人:王逍冬

14:10-14:30

利用分子手段创制小麦广谱抗病材料

郭军教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4:30-14:45

赤眼蜂性比失调因子研究

周金成 副教授

(沈阳农业大学)

14:45-15:00

含氮五元杂环农药先导结构发现与合成方法学研究

陈来 教授

(河北农业大学)

15:00-15:15

小麦秆锈菌毒力变异及品种抗秆锈性

李天亚 副教授

(沈阳农业大学)

15:15-15:30

组学时代下草蛉科昆虫的系统发育研究

王玉玉教授

(河北农业大学)

15:30-15:45

茶歇

主持人:石承民

15:45-16:00

植物透骨草杀虫活性成分和双氧木脂素A作用机理研究

胡兆农 教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6:00-16:15

小麦抗病遗传改良探索与实践

王逍冬 教授

(河北农业大学)

16:15-16:30

中红侧沟茧蜂对寄主免疫系统的调控

吕志强 教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6:30-16:45

前药化策略在农药创制中的应用

秦培文 副教授

(沈阳农业大学)

16:45-17:00

闭幕式

主持人:张金林

报告人简介:

郭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院长、陕西省植物保护学会理事长。一直围绕严重威胁世界小麦生产安全的条锈病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病害绿色防控的应用基础研究,发现了小麦重要抗/感病因子介导的植物免疫新机理,发掘出一批条锈菌重要致病因子并解析了其调控小麦免疫反应新机制,创制了一批持久抗病新材料,深入解析了小麦-条锈菌互作的分子机制,推动了小麦抗锈病的种质创新,为植物真菌病害的绿色防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研究成果在Molecular Plant、New Phytologist、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Plant Physiology、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第一完成人1项),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特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研究生实践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第二完成人)。

周金成,山东临沂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7年于南京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2020年于中国农科院开展在职博士后研究,2018年于沈阳农业大学工作至今。长期围绕赤眼蜂性比失调因子开展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mBio、Entomologia Generalis、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Pest Management Science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美合作项目、西藏自治区中央引导地方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8项,获辽宁省科技贡献奖1项。担任Pest Management Science等十余本期刊审稿人。担任中国昆虫学会昆虫微生物组青委会委员,国际生物防治组织(IOBC)亚太区会员,Insect等多本期刊专刊召集人。

陈来,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农业大学科研院院长助理、植物保护学院创新创业教研室副主任、河北省“冀青之星”、学校青年教师学术沙龙副会长,曾获南开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农药学专业,师从范志金教授。主要从事农药靶标分子设计合成、作用靶标机制,以及合成方法学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级科研课题项目3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J. Agric. Food Chem.、Org. Lett.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5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6件、美国专利1件。

李天亚,副教授,甘肃省临洮县人。中国植物病理学会流行委员会植病流行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植物保护学会监事。主要围绕小麦秆锈菌种群和毒力动态监测、病害主要流行区域小麦品种抗性及抗病基因的分布等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辽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Plant Disease和中国农业科学等期刊论文45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2篇,获国家发明专利9件,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辽宁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指导学生获第十三届和第十四届“挑战杯”辽宁省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辽宁省挑战杯“二等奖”各1项,并获第十三届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王玉玉,教授、博士生导师,2018年入职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河北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省昆虫学会秘书长。主要从事脉翅总目高级阶元系统发育、双翅目蚊科和蚋科昆虫系统学、天敌昆虫开发利用、农林害虫分子鉴定及谱系地理学等相关研究。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的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1项,省教育厅青年拔尖人才项目1项,省留学归国人员资助项目1项;以学术骨干身份参加省级以上项目6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Cladist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等上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中科院大类分区二区以上11篇)。受邀担任《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编委、《Insects》编委、《河北农业大学学报》青年编委,《Systematic Entomology》、《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等主流期刊审稿专家。2021年获中国昆虫学会第十届青年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备案)、“新时代保定好青年”荣誉称号,2020年获河北省“冀青之星”荣誉称号。

胡兆农,甘肃临夏人,农学博士,教授、博导。现任农业农村部西北黄土高原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陕西省植物源农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主任、杨凌农科大农药研究所所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农药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国植保学会理事、陕西省植保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农药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植物源农药研究与开发。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任务)3项、国家公益性行业项目(农业)子课题1项、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陕西省农业专项资金项目3项,参加国家及省部级基金项目1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8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2)、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第4)、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第4)、中国石油化工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和陕西省青年科技奖。

王逍冬,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农学博士学位,后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进行博士后研究,现任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院长、植物病理系党支部书记。河北省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获校青年五四奖章。兼任省植物病理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校青年教师学术沙龙常务副会长,校欧美同学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小麦广谱抗病遗传改良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省教育厅青年拔尖人才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14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等权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22篇,合作发表SCI论文2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编写著作5部。指导研究生获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受邀为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河北农业大学学报》青年编委,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Sustainability专题主编,Plant Physiology、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等国际期刊审稿人。

吕志强,1994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系,1997年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物化学硕士学位,2007获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昆虫学博士学位。2007.7-2009.7在佐治亚大学做博士后研究。自2009年8月起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以家蚕、豌豆蚜和寄生蜂为模式,解析昆虫对病原微生物的识别及防御反应,研究昆虫与微生物及寄生蜂免疫相互作用。在PLoS Pathogens、JBC及IBMB等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深入解析了肽聚糖识别蛋白和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在家蚕免疫信号通路中的作用;系统分析了中红侧沟茧蜂毒液蛋白的功能;确立了JNK通路在豌豆蚜免疫系统中的关键调控功能。

秦培文,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任职于沈阳农业大学植保学院,主讲《基础有机合成》、《农药学》、《农田杂草学》等课程;主编/参编《基础杂环化学》、《玉米病虫害原色图鉴》等多本教材和专著,目前主要从事农田杂草综合防控及新型除草剂分子的设计合成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辽宁省教育厅一般项目、辽宁省教育厅研究生教改项目、沈阳农业大学引进人才专项等多项教学、科研项目,参加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荣获全国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典型作品奖”和“研讨作品奖”各一项;在J. Agri. Food. Chem.、Scientific Report、Plant Disease、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等知名刊物发表研究论文十余篇;申请专利十余项,已授权7项;同时为J. Agri. Food. Chem.、Journal of Heterocyclic Chemistry 等多本期刊的审稿人;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辽宁省动植物标本大赛二等奖1项。

作者: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编辑:宣传部